
58 岁的保洁阿姨,拿着抹布站在雷克萨斯车旁,一口地道东北话张口就来:"这大轱辘你喜欢不?黢黑黢黑的轮毂得劲儿不?还能伸进一个小腿呢!"谁能想到,这条没脚本、没滤镜的"土味说车"视频,直接在汽车圈炸开了锅——单条播放量破五百万,比 4S 店平时发的专业视频火了几百倍。

这股风一刮起来就收不住,宝马、沃尔沃、奥迪的门店纷纷跟风,保洁阿姨们轮番出镜,连门卫大爷都被拉来"跨界",拿着保温杯倚着车门聊"看车三十年的门道",网友们看得乐不可支:"现在买车,得先听保洁阿姨的意见了?"

说起来,这事儿纯属"无心插柳"。哈尔滨那家雷克萨斯店,本来是想搞"全员拍视频"冲业绩,不管是销售还是保洁,谁拍的内容有流量就给奖励。阿姨 2019 年就来店里了,天天跟这些车打交道,镜头一对准她,也没怯场,就顺着平时擦车的习惯唠家常:"后备箱空间是真够用,我那套清洁工具塞进去还有富余""这空调出风口设计得挺合理,就是藏灰,得用小刷子一点点抠"。没成想,这种不带一丝推销味的"大白话",反倒戳中了网友的痒点。评论区里全是"比车评人实在""听阿姨说完,突然想去摸一摸那座椅"的留言,还有人催更:"下次说说油耗呗,阿姨!"
可能有人会问,一个保洁阿姨的"碎碎念",咋就比专业车评人还吸粉?说白了,是大家看够了那些"参数堆料"的套路。以前汽车营销总端着,要么甩一堆"涡轮增压""轴距 2900mm "的专业术语,听得人云里雾里;要么找明星代言、车评人背书,可观众一看到"合作推广"的标签,心里就先竖起一道墙。但保洁阿姨、门卫大爷不一样,他们是"局外人"——不拿销售提成,不用背品牌话术,说的都是天天接触的真实感受。就像有网友说的:"他们不会骗我买,只会告诉我这东西好不好用,反而更可信。现在年轻人买车,最吃"真实"这一套,那些有温度的家常话,比冷冰冰的参数管用多了。
不过说到这里,可能又有人要问了:让保洁阿姨用这么 " 土 " 的方式说豪车,会不会把豪华品牌的档次拉低啊?这话还真问到点子上了!按理说,豪华品牌一向都是走高大上路线的,突然来个这么接地气的营销,确实让人有点意外。
但仔细一想,现在的消费者早就不是从前那样盲目崇拜大牌了。大家反而觉得,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能放下身段跟普通人玩到一块儿,这种反差萌还挺讨喜的。就像你突然发现隔壁邻居家的亿万富翁也爱吃路边摊一样,不但不会觉得他掉价,反而觉得这人真实可爱。再说了,这种草根营销又不是要取代传统的高端广告,而是在社交媒体上开辟一个新赛道,让品牌形象更立体、更亲民。
不过热潮来得快,问题也跟着冒出来。翻遍短视频平台就会发现,不少跟风的内容已经开始"撞脸":同样是保洁阿姨拿抹布,同样是"这车坐着得劲"的台词,看多了难免让人审美疲劳。更有意思的是,有些阿姨为了凑热度,连基本常识都没搞懂,把"涡轮增压"说成"强力吹风",虽然网友笑着调侃"接地气",但要是长期传递错信息,反而会砸了门店的招牌。作为在汽车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编辑,真心觉得,"草根说车"的核心是"差异化",不是换个人拍就行。门卫大爷可以说"哪款车天天被老客户夸耐开",维修师傅能讲"哪款车保养省钱"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,硬套"保洁阿姨模板",迟早会被流量淘汰。
而且大家得明白,流量只是"敲门砖",能不能留住客户才是关键。哈尔滨那家雷克萨斯店,阿姨的视频火了之后,不少网友说要去"找阿姨看车",可门店要是没做好接待准备——线上咨询半天没人回,到店了连杯热水都没有,再火的流量也留不住。之前有个国产车企就做过类似尝试,让车间师傅拍"修车日记"吸粉,火了之后立刻跟上"线上预约看车 + 专属接待"的服务,当月到店量直接涨了 20%。这才是把流量用对了地方:草根内容负责拉近距离,专业服务负责留住客户,两者搭着来才管用。
说到底,保洁阿姨走红这件事,给汽车行业提了个醒:营销不是"高大上"的代名词,越贴近生活,越容易打动人心。宝马、奥迪这些豪华品牌愿意放下身段,让草根群体"唱主角",本身就是件好事——这说明行业终于明白,买车的本质是"为人服务",营销也该回归"人"本身。或许这股"草根说车"的风终会过去,但那些藏在家常话里的真实与温度,永远是汽车营销最珍贵的东西。
厦门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